note.jpg (6906 bytes)  奢摩他 揭示真心的實相 9A

 

圓彰七大1即性周遍


此由阿難執昔日所聞因緣權教
2 ,疑現今所說中道了義實教(即第一義諦--真心)。

前阿難自然和因緣之執, 佛已於 “顯見超情” 中,雙破因緣和自然, 但阿難只知妙覺明性, 非因緣和 合,然乃執世間諸相,是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因緣和合而有。 故聞佛於四科世間法中 (即五陰、六入、十二 處、十八界),一一皆云“本非因緣、非自然性”,所以騰疑責問如來,為何一併否定因緣和自然?若單遣自然,原是破外道自然,因無可疑;而併遣因緣,有違自宗。因此請求如來開示,中道了義,無戲論法3

佛怪責阿難說:“汝先厭離,聲聞、緣覺,諸小乘法,發心勤求無上菩提,故我今時,為汝開示第一義諦。如何復將小乘學者,世間戲論之因緣法,自纏自繞,迄今猶不肯放捨。汝雖多聞,如說藥人,真藥現前,不能分別,如來說為,真可憐愍!”

下則佛再為阿難分別開示,亦令當來,修大乘者通達實相4


佛言:阿難!如汝所言:四大和合,發明世間, 種種變化。而四大之性:

 

1 非不和合

若四大之性5,體非和合者(只許性之不變,不許性能隨緣),則不能與諸大6雜和,猶如虛空,不和諸色。此墮自然(即不變),而失隨緣之義也。

2 非是和合

若四大之性,體是和合者(只許性之隨緣,不許性仍不變),則應同諸大之相,變易遷化,由始而終,因終復始,生滅相續,生生死死,如旋火成輪,未有休息。此墮因緣(即隨緣),而失不變之義也。

如水成冰,無所和合, 而能現和合之相,豈一定屬於 非和合也?(體雖不變,而用能隨緣成相)。冰還成水,但似和合,終無和合之實,豈一定屬於和合耶?(用雖隨緣成相,而體仍不變)。

 

  注釋

1 七大周遍於法界,所以叫做大:

1地大    2火大    3水大    4風大    5空大    6見大    7識大

“地、水、火、風”是四大。

“空”即虛空的本性。

“見”即眼根的見性,今單舉見性,也包括聞性、嗅性、嘗性、覺性和知性;此屬第八識見分(第二細),映在六根門頭,緣彼現量六塵者,非取浮塵和勝義二根,故不言“根”,而言“見”也。

“識”是指前六識(眼識乃至意識),性即了別性,此性無有根源;因於六種根、塵為緣,虛妄顯現,乃為塵影,塵有則有,塵無則無,是謂無源。

2 佛初立教,以因緣為宗,對破外道自然。但是如來一時權巧方便,以因緣正理而破外道邪說,非大乘了義之談。

3 阿難所請之法,正是四科所說雙非之法,因緣是學者世間戲論,自然是非學者 世間戲論;非因緣、非自然,即無戲論法,此法亦即中道了義。中道者不偏有無二邊,謂之中道;非因緣,即妙性不滯於有為,非自然,即妙性不墮於無為,有無雙遣,中道現前;正是大乘了義,真實之法,為如來藏,妙真如性。阿難所請之法,即佛已說之法,迷而不知,更為疑請。

4 實相即中道了義(第一義),也就是如來藏,妙真如性。實相有三種,即三如 來藏:

1 無相之實相(空如來藏)

2 無不相之實相(不空如來藏)

3 無相無不相之實相(空不空如來藏)

十番顯見,所顯見性真心,即清淨實相。復於四科,一一皆非因緣、 非自 然,本如來藏妙真如性,亦即清淨實相。本科又標許,令現未修大乘者,通達實相,不過重明非因緣、非自然之義,非離前法而別有也。可參閱13C。

5 性即如來藏性。

6 諸大指四大之相,相從性起,相不離性,相即性中之相,性即相中之性,性相雖有二名,性相本來一體,此為正義。

 

七   大

總備注

七大循業發現(唯心所現)

 
  備注

四科方談其一一皆是性真,而未嘗言其一一皆周法界,此處標許下,別詳七大,方談其一一皆周法界。四科但顯法法當體真常(常真實),七大極顯法法圓融(圓真實)、周遍(通真實)。

前之四科,方一一鎔歸於理,未言俱周法界,故惟是理事無礙之由致。今七大總攝上陰等諸事,而言其一一俱周法界,所以為事事無礙之由致也!

prev buddhabut-l.jpg (2511 bytes) buddhabut-r.jpg (2516 bytes) next

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,歡迎廣為流傳,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若有借用,請載明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