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e.jpg (6906 bytes)  三摩提  解脫的程序 18


如何是六解一亡的真義?
如何是舒解結縛的倫類次序?

        阿難雖聞如來真實法句,心中猶未能通達,如何是六解一亡之義?如何是舒解結縛的倫類次序?仰望如來再施以法音,洗滌根中積生虛習,以及無明深沉細垢。

        佛陀應阿難的啟請,取出一華巾,當眾順次序結成六個結,每成一結,就持所成之結,持問阿難,這叫什麼?阿難等,也一一回答佛陀,這名為結。

        佛告阿難:“我首次綰巾,你說是結,這華巾本祇是一條,第二第三次綰巾,你們為什麼仍然名為結呢?”

        阿難回答佛陀說:“世尊!這寶華巾,由織績而成,雖本一體,依我的想法,如來一綰,就成一個結,若作百綰,就是一百個結,何況這條華巾,祇有六個結,尚不到七,也沒止於五數,如來怎麼只許首次綰巾名結,第二第三,不得名結?”

(A)答六解一亡

喻從至同遂成至異

佛告阿難:“這寶華巾,你知道原本只是一條,我六次綰結,名有六結,你細審觀察,未綰結以前,巾體是同,一亦不立,何來六結之名(至同);既綰結以後,因結成異,六相分明(至異)。你的意思如何?我首次綰成結,名第一結,於是次第而成六結。我現在欲將第六結的名稱,換成第一結可以嗎?”

阿難說:“六個結若皆存在,這第六之名,終不是第一,縱然竭盡我歷生的聰明才辯,也不能使這六結的名次錯亂。”

佛說:“你說對哪!六結雖然不同,若返觀綰結本因,原是一條華巾所造。然一既成六,一不可見,六不可亂,要使它錯亂,終不可能。六根亦復如是,未結之前,一相尚不可得,何處有六?及其從真起妄,妄成六結,從細向粗,既結之後,六相分明,不可令亂。”

所謂六結,此是豎論根根有六結,不是橫喻六根為六結。

喻除至異還成至同

“阿難!你一定不喜歡將一條華巾,綰成六個結,希望我還這華巾的本來面貌,那又要怎麼做始得呢?”

阿難敬答:“這些結若是存在,每結皆有一定的名稱,一定的位置,如以一作六,或以六作一,必然是非敵對,於中自起此結非彼,彼結非此的爭論,如來今日若總解除,結既不存,自然再沒有彼此,第一的名尚且不可得,那裡還有六呢?六解一亡亦復如是,根中六結,若總解除,真體自顯。”

“一亡”非真體亦亡,真體本來,非一非六,所亡者,乃對六說一之一,此一六俱妄,乃屬對待法故可亡,真體絕待,故不可亡也!

(B)答結縛和舒解之倫次

示結縛之倫次

“由你無始以來,心性狂亂(亂指三細--第一結),知見妄發(即黏妄所發之知見--智相--第二結),即見境界相,不了自心所現,妄執心外實有,能、所二俱成妄。發妄不息(妄上加妄,念念相續不斷--相續相--第三結),勞見發塵,即慮勞轉深,妄見我及我所(執取相--第四結;計名字相--第五結),發現塵勞,有世間相(第六結):

經文 三細和六粗 六結 五陰 煩惱 生死涅槃

心性狂亂

三細

a 無明業相
b 能見相
c 境界相

第一結

識陰
(第八識-- 阿賴耶識)

無明業識

狂勞顛倒

知見妄發
發妄不息

六粗

1 智相 第二結

行陰
(第七識)

法執 涅槃
2 相續相 第三結

想陰
(第六意識)

勞見發塵

3 執取相 第四結 受陰
(前五識)
人執 生死
4 計名字相 第五結

色陰
(前五根及六塵)

一切世間
山河大地
5 起業相
6 業繫苦相
第六結

譬如有人,瞪眼直視虛空,視久必覺疲勞,眼睛模糊,視線不清,於清湛的空中,有狂華飛飄,這是眼睛疲勞所見的勞相,原是精明的見中,無因亂起,因此;這能見與所見,兩皆是妄。一切世間,山河大地,以至有情的生死、涅槃等等,也是這樣,都是依真起妄,由狂勞顛倒所產生的空花而已,全是虛幻,無一是真實的。”

先授舒解結縛的方法

首先,如來故意用手左拉右扯所打之結,皆不能把結解開,就問阿難如何解開結之方法。阿難回答說當於結之中心,一解即便分散。解六根之結亦復如是,左右喻空、有二邊,凡夫著有,長淪生死,固不能解除諸結;二乘滯空,永晦涅槃,又安能得證圓通?結心喻中道,須依中道了義之修法,六結可除也!是則反聞自性,即是結心,雙超空、有之中道也1 。所謂“知見立(空有二)知,即無明本;知見無(空有二)見,斯即涅槃。”

佛說:“以上我說,選拔圓根,一門深入,從根解結,直至成佛之法,此亦從因緣而生。惟是此種因緣,是微細因緣,但不循外境,返照內心,即以圓湛不生滅性為,次第解結修證為,復本心源,究竟清淨,非取世間,四大和合,發明諸變化相之麤因緣也。而是泛指世間六凡染法,出世間四聖淨法,皆不出因緣。如來一一知其本有之因,各隨所遇之緣,出生染、淨十界諸法。如是乃至,恆沙界外,一滴之雨,亦知滴數;現前種種,松直棘曲,鵠白烏黑,皆了元由。是故阿難!隨汝心中,選擇六根,根結若除,塵相自滅,諸妄銷亡,超絕對待的真心,自然顯現。”

後示舒解結縛的倫次

六結雖然同是一巾之體,但不可以同時解除。因結時有先後次第(第一結至第六結),則此六結欲解之時,亦須次第而解(由第六結至第一結)。六根解除亦復如是,此根初解,先得人空(解第六結、第五結及第四結,破六粗後之四相);空性圓明,成法解脫(解第三結及第二結,破第二粗和第一粗);解脫法已,俱空不生(解第一結,破三細),是名菩薩從三摩提,得無生忍:

經文 解六粗和三細 解六結 斷煩惱 破五陰 超五濁 越三空








六粗:

6 業繫苦相
5 起業相

解第六結
(動結)

分別我執
(見惑)

色陰

(前五根及六塵)

齊初果】

劫濁

人(我)空

出分段生死

【齊四果】

4 計名字相

解第五結(靜結)

3 執取相

解第四結(根結)

俱生我執
(思惑)

受陰
(前五識)

見濁








2 相續相

解第三結(覺結)

分別法執

智愛
(塵沙)


想陰
(第六意識)

煩惱濁

法空

出變易生死

 

1 智相

解第二結(空結)

俱生法執

理愛
(伏無明)

行陰

(第七識-末那識)

眾生濁








三細:

c 境界相
b 能見相
a 無明業相

 

解第一結

(滅結)

無明業識

識陰

(第八識-阿賴耶識)

命濁

俱空不生

【圓教初住-無生法忍】

 

  注釋

1 《正脈》云:結心雖譬中道,然非兼彼空、有,合成中道,亦非離彼空、有,別立中道,乃是悟此根性,自在而無繁,本不屬有,不迷為有而已,更不勞於觀空破有也;達此根性,遍現而互融,本不屬空,不晦為空而已,更不勞於觀有破空也。如後耳根圓通,既不執有,亦不觀空,惟一反聞,亡塵頓入,由有二空漸證,妙現而有自破也;俱空不生,大起,而空自離也。是則反聞自性,即是結心,雙超空、有之中道也。前人不達,強以別安三觀,其說支離,真蛇足也。

    

Pic00014.tif (6359154 bytes)

附錄:六解一亡圖

本圖係取自太虛大師《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》
四<散釋艱文澀義分>丁「綰結解結」

 

 

 

 

 

 

 

prev buddhabut-l.jpg (2511 bytes) buddhabut-r.jpg (2516 bytes) next

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,歡迎廣為流傳,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若有借用,請載明出處!